购买股权会计分录的两种模式是

   2025-11-19 00
核心提示:购买股权会计分录的两种模式包括:一是成本法,按购买日被购买方的账面价值入账,记录资产和负债;二是权益法,将投资成本与被购买方的账面价值比较,调整长期股权投资成本并确认商誉。两种模式均涉及股权交易成本的核算和会计科目的处理。

本文目录导读:

  1. 成本法

购买股权的会计分录通常涉及两种模式,分别是成本法和权益法。以下是这两种模式下购买股权的会计分录处理方式。

成本法

1、购买股权时,会计分录为:

购买股权会计分录的两种模式是

借:长期股权投资(按照购买日的公允价值计量)。

贷:银行存款或其他相关科目。

2、在购买日之后,被购买方的股东权益变动并不会引起购买方的会计分录变动,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与被购买方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将被确认为商誉或负商誉,商誉或负商誉的价值将在未来通过减值测试进行调整,成本法适用于对被购买方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情况。

二. 权益法:

1、购买股权时,会计分录与成本法相同,即借长期股权投资(按照购买日的公允价值计量),贷银行存款或其他相关科目,但权益法更关注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与被投资方的账面价值之间的比例关系,权益法适用于对被购买方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情况。

2、在持有股权期间,根据被购买方的股东权益变动,购买方需要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当被购买方的账面价值增加时,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也会相应增加;反之亦然,会计分录为借或贷长期股权投资(按照被投资方的股东权益变动比例计算),贷或借投资收益(体现投资损益),这种处理方式旨在反映购买方对被购买方的投资价值和潜在收益的影响,权益法要求对被投资方的股东权益变动进行持续跟踪和评估,以确保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反映最新的市场情况和风险状况,如果发生商誉减值或负商誉减值的情况,也需要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权益法更注重反映长期股权投资的价值波动和风险状况,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处理方式并遵守相关的会计准则和法规要求,具体的会计处理方式可能会因企业实际情况和所在地区的会计准则而有所差异建议在处理相关事务时咨询专业会计师或相关机构以获取准确和专业的指导。

 
举报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